與外方簽訂合同時要注意什么?發生知識產權糾紛怎么辦?起訴好還是仲裁好?上月底,“以法慧企,粵行越穩”涉外法律服務走進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針對外經貿企業提出的涉外法律問題,涉外律師逐一解答并提出專業風險防范建議……這是廣東加強涉外法律服務的一個品牌活動,至今已舉辦16場,受到企業廣泛歡迎。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34年來,廣東經濟總量穩居全國首位,靠的不僅是“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勇氣,更有良法善治的有力護航。廣東省委依法治省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廣東大力加強涉外法治工作,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打造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邁出了堅實步伐,法治已經成為廣東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
完善制度機制
定期召開省涉外法律服務工作聯席會議
涉外法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近年來,廣東從完善制度機制入手,高位推動全省涉外法治建設工作落地落實。
——建立省級議事協調機制。省委依法治省辦主要負責人任召集人,定期召開省涉外法律服務工作聯席會議,省委依法治省辦、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廳、省商務廳等18個單位參加。聯席會議印發工作規則和年度工作要點,部署涉外法律服務各項重點任務,細化責任分工,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完善執法司法協作機制?;浉郯膮^際司法協助管理平臺建設不斷深化,橫琴、前海、南沙法院與澳門終審法院建立相互委托送達和調取證據的直接對接機制,涉澳司法協助案件辦理效率提升近30%。
——搭建涉外法律服務平臺。廣州、深圳、珠海三地仲裁機構創設并深入推進仲裁、調解合作平臺建設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東“一帶一路”法律服務研究中心、前?!耙粠б宦贰狈煞章摵蠒?、橫琴珠港澳(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綜合機構先后成立。
在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廣東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如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業務推出后,截至2022年底共有56家次外向型企業參加;發布全國首個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省級地方標準《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管理規范》;成立省知識產權中心,統籌協調開展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業務;支持企業加強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工作,暢通海外專利申請服務通道,將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周期從3年以上壓縮至1年以內。
加強立法執法司法
打造一批涉外涉港澳法治品牌
在涉外法治建設中,涉外立法工作具有基礎性作用。廣東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加強涉外立法,發揮涉外法律保障和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作用。
在省級層面,廣東出臺全國首部外商投資權益保護地方性法規《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加快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臺立法。制定出臺《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打造對外開放制度高地。深圳、珠海還結合毗鄰港澳區位優勢,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先后頒布相關條例與規定。
持續推進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手續“一窗通辦、并聯辦理”,提供涵蓋“引進、安居、創業、融入”等“全環節”“一站式”涉外服務。出臺措施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廣東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大幅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司法機關立足自身職能,積極參與涉外法治建設。如法院系統瞄準打造涉外涉港澳審判“司法品牌”目標,密切內外聯動,致力打造粵港澳融智、融合、創新的交流合作平臺。
——廣東高院與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簽署《粵港澳大灣區法律交流與互鑒框架安排》,聯合港澳司法機構舉辦大灣區司法案例研討會,設立中國與葡語國家司法交流合作基地。
——廣州中院上線全國首個最全面、系統、精準查詢域外法案例的平臺“域外法查明通”。廣州海事法院設立“國際海事司法(廣州)基地”。
——檢察系統也在同向發力。如廣州市南沙區檢察院在全國率先打造涉外民商事檢察服務中心,實現中英葡三語檢察告權服務。深圳市檢察院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簽署相關合作協議,成立港企合規發展服務中心,以促進港企快速適應內地法治環境、實現合規經營。
做好法律服務
高效助力企業“走出去”“引進來”
打開“粵商通”移動政務服務平臺,可“一站式”獲取全天候、全方位跨境貿易投資公共法律服務。不少涉外企業負責人點贊:“企業在‘走出去’‘引進來’的路上多了7×24‘掌上守護者’,對高質量開展國際化經營信心更足?!?/p>
創新涉外法律服務,廣東一直在蓄力、發力。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推動涉外法律服務業創新發展的行動方案》,推動高端法律服務集聚發展:
橫琴珠澳國際法務集聚區、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南沙片區建設蹄疾步穩;省“一帶一路”法律服務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律師聯盟廣州中心和前?!耙粠б宦贰狈煞章摵蠒闪?,開展律師服務支持“五外聯動”行動;全省共有98名律師入選司法部“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庫”,數量居全國第三……
推進粵港澳法律交流合作,是廣東開展涉外法治建設應有之義。廣東始終牢記囑托,攜手港澳穩步推進粵港澳法律服務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在粵港澳法律交流合作方面,我省推動三地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聯席會議機制、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協會聯席會議制度,組建粵港合作法律及爭議解決專班,不斷暢通三地法律部門溝通渠道。
在法律服務業開放方面,我省首創的內地律師所與港澳律師所合伙聯營制度已在全國復制推廣;積極開展大灣區律師執業試點工作,現有300多名港澳律師申領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全省仲裁機構聘任的港澳籍和外國籍仲裁員約800名;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珠海、中山、江門、前海等地建立;26家公證機構開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
在爭議解決方面,我省還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資格資歷評審標準、大灣區跨境爭議調解示范規則;首創互聯網仲裁“廣州標準”并獲廣泛認可;支持深圳國際仲裁院在香港創設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開創“深圳+香港”“雙城兩院”新格局。
加強人才培養
將涉外法治人才納入年度“廣東特支計劃”
上月底,由廣東省法學會主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和廣東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訓基地承辦的廣東省法學會涉外法治人才培訓班(第二期)開班,旨在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我省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需求……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高質量涉外法治建設離不開高質量涉外法治人才支撐。近年來,廣東從引、育、留等角度,多措并舉打造涉外法治人才“蓄水池”。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省司法廳聯合省教育廳搭建粵港澳大灣區法學教育與人才培養聯盟,聯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在全國率先合作共建廣東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
——加強涉外法律人才儲備。省委依法治省辦牽頭開展首批廣東省涉外法治人才庫評選工作,進一步整合我省涉外法治理論研究和實務工作領域優秀資源,打造涉外法治領域高端智庫。省司法廳遴選省內10家優秀涉外律師事務所與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高校開展聯合培養工作,打造高校與實務部門聯培新模式。廣州、深圳、珠海三地仲裁機構與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建立仲裁研究生培養項目合作機制。
——培育和引進高端法律人才。推動將涉外法治人才納入年度“廣東特支計劃”,穩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試點,將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納入“廣東特支計劃”,13家律師所在境外設立了23家分支機構和16個辦事處,22家機構被納入司法部全國涉外法律服務示范機構考察名單。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廣東省委依法治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將繼續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聚焦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不斷提高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能力,推動涉外法治工作全面躍升,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強大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