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收案件首次下降,同比降幅31%,降幅比在全市最高;今年第一季度收案同比持續下降17.72%,亦居全市首位……
這是甘肅省岷縣法院創新開展訴源治理改革“法官進網格、院長包片區”訴源治理機制以來取得的顯著成效。
岷縣常住人口達42萬多,在全市排名第3,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受理案件數逐年遞增,2021年受理10827件,同比上升31%。在此背景下,2022年岷縣法院新收案件數卻同比下降,岷縣如何實現逆襲?
他們推進“法官進網格、院長包片區”的底氣何在?
“司法是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但法官不應當成為化解糾紛唯一一支力量?!痹卺嚎h法院召開的訴源治理工作座談會上,岷縣法院院長張學鋒如是說。
2022年,岷縣法院推行“法官進網格、院長包片區”訴源治理機制,通過延伸司法觸角、高效解紛裁判、治理衍生案件,形成了從基層源頭預防、前端糾紛共治到法院后端實質解紛的“全鏈條”訴源治理模式,真正實現了“治未病”“治已病”“防復發”。
20名法官進駐372個網格
2022年8月,岷縣十里鎮廟溝村村民楊某生病出院后,因為與兒媳的矛盾無法歸家。
了解這起家庭糾紛的來龍去脈后,廟溝村網格員通過與網格法官聯系,經過聽取案件介紹,網格法官提出了初步解決方案:楊某生活費由長子與三子承擔,楊某繼續隨次子一家生活。
同時網格法官指導村委會進行調解,要求做好對楊某子女法律宣講、親情感召工作。
隨后,廟溝村網格員及時上門調解,楊某和子女之間的心結被順利化解,并就老人贍養及財產分割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令雙方都吃下定心丸的是,調解協議及時得到了網格法官的司法確認。最終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順利達成了調解協議。
一起可能形成訴訟過程的矛盾糾紛得到了妥善解決,最終達到了把矛盾就地解決的良好社會效果。
2022年初,岷縣法院主要領導多次走訪鄉鎮、村、社區、綜治中心、法庭進行調研,通過實地考察與聽取意見建議后,根據“黨政主導、多元共治、司法推動、為民便民、因地制宜”的訴源治理原則,主動向縣委政法委匯報,確定了推行“法官進網格”的訴源治理工作方案并召開啟動會,決定全面推行“法官進網格、院長包片區”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所謂城鄉網格化司法服務管理,就是把城鄉劃分為一個個小方格,在“格子”里做好縣域社會治理大文章。
2022年5月,岷縣法院完成村(社區)縣域治理網格化建設工作,將全縣372個村(社區)劃分為網格,村(社區)工作人員為網格員,由縣法院20名法官進駐網格,同時由4名正、副院長擔任網格包片領導。
岷縣法院將法官力量與基層調解組織力量深度融合,實現一體化運作和一盤棋管理,將村、社區的“熟人”機制與法院的“專業”知識相互補充,做到協商攻堅、分工不分家,促進矛盾糾紛在源頭化解。
訴前妥善化解矛盾糾紛261起
2022年2月5日,申都鄉后某放牧的兩頭牛死亡,后某認為死因是食用了禾馱鎮呂某某放置在耕地的老鼠藥,要求呂某某賠償24000元。
呂某某稱其在蔓箐地里放置老鼠藥是為了防止鼠害,為防止牲畜誤食,已通知同村鄰居。后某跨地界放牧,放任飼養的牛肆意踐踏莊稼,應承擔管理責任,且牛的死因不明,其不承擔賠償責任;雙方爭執不下,矛盾激化。
網格法官了解情況后,迅速聯合禾馱鎮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在村委會與村兩委班子干部通過“面對面”“背對背”調解,耐心勸導,傾聽雙方訴求,從“法”“理”“情”的角度進行解釋疏導,經過近3小時的努力,最終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順利達成了調解協議,網格法官及時進行了司法確認。
2022年以來,為更好推進“訴調對接”機制,更便民、高效地化紛止爭,在“法官進網格”工作中,岷縣法院通過建立訴前委派調解、訴中邀請調解、聯動調解及司法確認機制,廣泛發動各類調解主體參與到基層糾紛化解中,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分層遞進式基層糾紛化解體系,將訴訟和非訴調解銜接起來。
同時依托人民法庭辦案點為紐帶,對于排查到的矛盾糾紛,將多種調解方式連接起來,通過部門訴前聯動,從而減輕當事人訴累。
岷縣法院還積極協調縣綜治中心、司法局、鄉(鎮)政府、公安局、市場監管局等職能部門力量,組建解紛專班,妥善化解矛盾糾紛261起案件,且經督促絕大多數案件已履行完畢,無一起案件進入執行程序。
法官進了咱村委會”
“如今法官進了咱村委會,有什么法律問題及時跟他們聯系,很多小矛盾小糾紛不出村社就解決掉了?!痹卺宏栨偽髟拼?,村委會書記講起了法官進社區之后的新變化。
西云村共有居民521戶,常住人口1.9萬多人社情民意復雜。自網格法官進駐后,村委會成員因為對社區的情況非常熟悉,在網格法官的指導下,一般的小矛盾、小糾紛都能在村委會工作人員的說和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西云村網格員說:“法官定期對我們進行法律和調解培訓,還經常給我們講典型案例?,F在,對一些相鄰關系、婚姻家庭、人身損害這類社區常見的糾紛,我自己就能調解解決,不用再麻煩法官了。而且達成的協議進行司法確認有了法律保障,我們的工作更有權威了?!?/p>
對于進入訴訟的案件,建立“網格+協助送達”“網格+協助執行”等機制,充分發揮網格員觸及面廣、熟悉當地民情的優勢,加強司法送達、執行網格聯動。
岷縣法院受理了一起杜某訴李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李某下落不明。
網格法官聯系李某所在村的網格員,經網格員反饋劉某的送達地址系其父母居住地,并非同住地址,不符合送達的相關法律規定。
為準確無誤將法律文書送達當事人,網格員又配合法院干警查看社區居民登記、向周圍群眾了解情況,經多方詢問了解,最終確定了劉某的地址,為案件的高效辦理奠定了基礎。
本案中,通過采用“網格法官+網格員”的送達模式,發揮基層網格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切實提升法律文書送達的成功率,最大程度實現案件處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自“法官進網格、院長包片區”工作開展以來,岷縣法院已把訴源治理工作建設成為回應群眾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平臺”,彰顯法院形象的“第一品牌”。